程序调试心得
- 2013年12月05日
- problem solving
- tips
###1.首先建立从改动到输出的管道
必须保证你改的代码,可以很方便地看到结果(或影响)。可见是可控的必要条件。
###2.尽可能缩短反应链
尽可能缩短输入改动到输出改动的时间,最好是所见即所得(WYSIWYG)。曾经做过一个项目,在做出某些修改后,需要先编译半分钟,然后把编译后的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,再重启服务器,才能看到结果的改动,特别崩溃。这就好像大型食草恐龙的神经系统一样,切下它的尾巴,大概半分钟后神经信号才会传到大脑。 动态语言(python、javascirpt、ruby等)在这方面有天生的优势,而静态语言(c++、java)则可以通过IDE的自动编译和自动化脚本来缩短反应链。如果IDE不可用,编写自动编译脚本和测试工具绝对事半功倍。如果反应链无法缩减,那么做出任何改动之前都必须深思熟虑,还得有那么一点运气,再加上代码是你自己写的,才能一针见效。
###3.理性思考的能力对于调试是很重要的,包括:
- 做出假设(问题出在哪里),然后以最小的代价(以时间或代码量来衡量)来验证这个假设。
- 单变量控制。一次改动太多的地方,就无法判断结果的变化是哪处改动造成的。
- 分离有问题的部分,做手术的创口尽可能小。这和上面提到的缩短反应链是一脉相承的。
极端情况下,也可以合理使用暴力手段。比如使用log或其他手段,只能定位到bug出在file1的第10行到第30行中间(假设顺序执行),那么可以用折半查找法,在第20行输出调试信息…
###4.善于总结
问题的出现往往是重构的机会,一个bug往往能牵出更多的bug。如果同类的问题频繁出现,有可能标志着编写者思考方式上的漏洞。 class的职责是否不够清晰和专一? 是否缺乏合理的错误记录和处理机制?文档结构和变量命名是否规范、无歧义? 擅长总结,有助于编写者认识和弥补这些思维和编程实践上的不足,从而提升职业素养。
###5.源代码管理是你最好的朋友
问题往往是日积月累才出现的,而且往往无独有偶。在着手解决bug之前,先看看有没有类似的bug被提交或解决过。除了查看代码本身的注释,也要查看出错文件的提交历史。当然,前提是大家在提交代码的时候能提供有用的注释。
###6.持续重构,持续思考
排计划时要为重构预留出时间,定期做代码质量的改善,比如每周抽出1天时间来重构、写注释和说明文档。这有助于减少技术债务,提升编程能力。